close


撰文:老嘉華

當年看張作驥《黑暗之光》,是先看了劇本再看電影,覺得劇本真是難得的佳作,所以影片雖然也拍得好,還是比劇本略遜一籌。這次的《蝴蝶》情況類似,彷彿在拍攝過程中,把劇本裡一些璀璨的東西過濾掉了,雖然已經是一部不錯的作品,卻仍舊讓人對某些段落扼腕。此外,導演過去3 部作品中擅長用影像說故事的特質,在這裡似乎也淡化了不少。
地方派系勢力的較勁廝殺,種族、家族與親情的愛恨糾葛,愛情的難以割捨,交織成《蝴蝶》主角的徬徨失措。劇本描寫為弟弟頂罪的男主角,出獄後回到家鄉南方澳,可是他的苦難並未結束,在家鄉等著他的,除了女友之外,還有曾經拋棄他的父親,以及再也無法抽身的血腥恩怨;那種泥足深陷的憤恨,和掙脫不開的痛苦,透過角色的作為清楚傳達出來。



張作驥從《忠仔》《黑暗之光》《美麗時光》到《蝴蝶》,作品一直聚焦於台灣社會裡邊緣人的生活境遇。《蝴蝶》的故事由南方澳發展到蘭嶼,使用了包括達悟族語在內的4種語言,而因為劇本基礎夠紮實,使得影片中這種種轉折並沒有顯得做作牽強,也沒有「觀光搜奇」的意味,反而逐步鋪陳出人物的困境;觀光客眼中看到的美麗景緻,卻是主角的宿命羅網。

毫無疑問的,《蝴蝶》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;但是敘事有點零亂,影像也不像以往那樣犀利,有些鏡位甚至顯得尷尬而勉強,演員的表現(特別是口白的部分)參差──這部電影前後拍了5年,其中的思慮反覆、掙扎抉擇,或許只有創作者自己才真正了解,不過,觀影者難免還是很懷念他過去那樣準確犀利的影像,以及充滿撞擊力的敘事手法。


◎   老嘉華 資深媒體工作者及影評人
壹周刊第368期 2008/6/1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ulofade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