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導演對談 (6)
- Jun 14 Sat 2008 18:03
《美麗佳人》 專訪導演 張作驥
- Jun 06 Fri 2008 22:00
溫柔詮釋暴力的深度!《放映週報》專訪導演張作驥
溫柔詮釋暴力的深度!
《蝴蝶》導演張作驥專訪
報導 / 毛雅芬
導演張作驥在一九九○年代後期是國際影展常勝軍,作品《忠仔》、《黑暗之光》、《美麗時光》不僅迭獲大獎,其締造的票房成績,在低迷的國片院線市場更屬罕見,所以能順利發掘、培植現今影視明星李康宜與范植偉。
二○○二年推出《美麗時光》之後,張作驥暌違影壇五年,終於○七年完成最新長片作品《蝴蝶》。
該片延續張作驥過往對底層生活的關注,沿襲其獨特的暴力美學,講述成長於南方澳的一哲,其祖父來自日本,母親是來自蘭嶼的原住民,身世恰為南方澳地方歷史的縮影。一哲父親年輕時與南方澳幫派結怨,拋家棄子回日本闖江湖,與家人關係並不親近;一哲弟弟阿仁與在地幫派亦有糾紛,導致一哲為其頂罪坐牢,出獄後回到故鄉,依舊陷入複雜的人際牽絆,關於自我身分認同,於是派生許多矛盾的情緒。
張作驥原初的創作構想相當宏大,既牽涉南方澳地方史,也納入魁儡戲表演等本土文化掌故,更試圖結合動畫效果,進一步發展、強化其於過往影片經常採用的「魔幻寫實」手法。可惜影片製作過程意外頻生,未能全然實現最初的規劃。
《蝴蝶》○七年底於金馬影展首映,○八年入圍台北電影節,期間並陸續受邀參與國際影展。過去五年飽經現實焠鍊、嘗盡創作之苦的張作驥亦隨即投入新片的籌備工作,預計啟動的計劃包括題獻給已故父親的〈爸,你好嗎?〉系列短片,以及長片《暑假作業之夏日的夢》,該片將以兒童角度探看繁複糾結的生活記憶,與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。
《蝴蝶》正式上映前夕,《放映週報》專訪張作驥,談該片構思與創作歷程,以及後續的影片拍攝計劃。
- May 26 Mon 2008 18:11
關於電影【蝴蝶】的二三事之四
第四章. 惡魔的靈魂─ 蝴蝶
張導得知蝴蝶在蘭嶼的特殊涵義,是他拍攝【美麗時光】時和當地居民閒聊時的意外發現,在蘭嶼這個島嶼裡,其實沒有蝴蝶這個這個稱呼,蘭嶼人稱之為Babanalidu,意思為『惡魔的靈魂』,當時張作驥並沒有將這個故事寓意放在心上,直到他開始著手寫【蝴蝶】時,這個意涵頓時浮現在他的腦海裡,也將這個寓意加進了劇本之中。「蘭嶼原住民口中的惡魔,其實和一般人定義中的惡魔其實是截然不同的,在蘭嶼中他們分成「人類」與「惡魔」,「惡魔」其實是比較像是逝者,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,人老的時候將瀕臨死去時,他們便稱之為惡魔,意思是將死去了,魂魄將飛起來,至於蝴蝶就是取了這個動作。」導演解釋著蝴蝶的寓意。
- May 21 Wed 2008 16:06
關於電影【蝴蝶】的二三事之三
- May 16 Fri 2008 19:09
關於電影【蝴蝶】的二三事之二
- May 16 Fri 2008 18:13
關於電影【蝴蝶】的二三事之一.......